观塘海滨长廊第一期
描述
过去
观塘海滨长廊第一期前身是旧工业区,为香港污染最严重地区之一。海旁堆满废纸,臭味冲天,加上驳船上起重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令人不屑靠近。当局在该处建造了一幅3米高墙,以减低滋扰。因此,「海滨道」实际上数十年来不曾望见海旁。
大胆尝试
项目的发展大大改变了恶劣的城市环境。建筑署在5个月内完成观塘海滨长廊第一期的设计,并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完成。
工程范围
观塘海滨长廊第一期长200米,是整个950米长观塘海滨项目的第一阶段工程,设计以「让大自然进入都市」为主题,总建筑面积7 340平方米。项目在2009年3月动工,同年12月大致落成。项目设施包括:(i)200米长的木板行人道;(ii)设有水雾、音乐及特别灯饰效果的多用途广场;(iii)可容纳200多人的表演场地;以及(iv)儿童游乐场。观塘海滨长廊第一期有超过一半土地是绿化区,配合其他设施,有效活化及改善了观塘沿海的面貌。
转变
经重建后,观塘海滨长廊成为香港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吸引年轻人,情侣和业余摄影师到访。长者喜欢在早上到长廊耍太极和运动;戏曲爱好者爱在周末晚上聚首在表演场地,欣赏戏曲表演;节日期间,尤其午夜后,会有摇滚乐队演出,展示才华,释放能量。观塘海滨长廊确是属于「所有人的海滨」。
向回收业和工业时代致意
塔楼的意义
塔楼扭曲和失衡的形态象征「纵然前路崎岖,香港人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昔日(尤其在工业时代) 人们的工作态度。运用生锈铁的灵感来自趸船的起重架,同时标志著工业时代的过去和后工业时代的来临。
色彩缤纷的晚上
每天晚上6时至11时,塔楼每隔一小时便有灯光汇演,游人、情侣和业余摄影师都会聚集在四周,见证这神奇的时刻。在维多利亚港美丽的日落背景映衬下,塔楼内的灯饰随着音乐和水雾变色闪动,营造出七彩缤纷的效果。喷出的水雾,在白天可收降温之效,在炎炎夏日尤其沁凉。
其他设施
长廊表演场地的观众席可容纳200人,机构可在此举办各种活动。此外,儿童游乐区设有刺激有趣的游乐设施,是一家大小玩乐的好去处。
因应后工业时代作出的设计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日益注重生活和环境质素。项目设计源自这些价值观,特别着重透明、绿化、开放和自由,与观塘拥挤的环境成鲜明对比。长廊的草坪没有像殖民地时期般被围起,游人可随意在草地上行走。长廊采用玻璃栏杆,拉近与海港的距离。维多利亚港是项目设计的重心,长廊提供了宜人的环境,让游人欣赏优美的海港。此处不设路缘石分隔,游人可随心畅游,在「让大自然融入都市」的主题下,自在享受阳光、树木、新鲜空气和维多利亚港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