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皇后像广场及和平纪念碑

皇后像广场及和平纪念碑 / 1903

在皇后像广场内的维多利亚女王雕像

在皇后像广场内的维多利亚女王雕像

从维多利亚眺望位于海滨的和平纪念碑(中)、皇后像广场(右)及立法会大楼(左)

从维多利亚眺望位于海滨的和平纪念碑(中)、皇后像广场(右)及立法会大楼(左)

随着中环的商业活动愈益繁盛,需要开拓更多新土地以配合发展,故此政府于1890年进行第二期中区填海工程,将港岛海岸线由德辅道向海伸延至干诺道,工程于1903年完成。

不少新建筑物座落于这片新填海地上,包括现时的立法会大楼(前最高法院大楼)、皇后像广场、太子大厦、香港文华东方酒店(原址为「皇后行」)、香港会所大厦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行大厦。这些建筑物至今仍然位处原址。

至于在中环建立一个矗立纪念人像的广场--皇后像广场,是殷商吉席.保罗.遮打爵士(Sir Catchick Paul Chater)为奉献给大英帝国皇室的构思。

皇后像广场是位处中环心脏地带首个亦是唯一一个公民空间。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负责广场的兴建费用,并签订999年的官地租契。1901年,政府同意在皇后像的两旁不兴建其他建筑物,以保留广场为永久户外公共空间。

广场于早期矗立着不少显要人像,包括维多利亚女皇(皇后像于1896年建立,以纪念其登基五十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移往维多利亚公园)、亚伯特亲王、英皇爱德华七世和英皇佐治五世。至于早期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权威银行大班、年资最长的总经理昃臣(Sir Thomas Jackson)人像,于1906年建成,现时仍保留在广场内。这些人像当中,许多于二次大战时期曾被占港日军移走(包括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铜狮在内),以图运送至日本溶掉。大部份人像于战后获归还。

皇后像广场可以说是香港最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站在广场中央环伺四周,可以尽览香港著名地标,甚至一瞥香港历史。这些包括曾在香港财经史上叱吒一时,至今依然主导市场的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例如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中国银行与渣打银行);立法会大楼;香港古今最高摩天建筑(例如怡和大厦、中银大厦、国际金融中心及环球贸易广场);三条不同的香港海岸线(即德辅道、干诺道及新海滨地段);呈现香港殖民地历史的建筑(例如太子大厦、香港文华东方酒店及和平纪念碑);以及香港首个文化艺术中枢--香港大会堂。

广场的常客亦涵盖中外人士,使其成为香港独有特色。如此看来,皇后像广场的地位无其他香港地方可比拟,至今仍是香港最受欢迎的公共空间之一。

在皇后像广场内的维多利亚女王雕像

在皇后像广场内的维多利亚女王雕像

从维多利亚眺望位于海滨的和平纪念碑(中)、皇后像广场(右)及立法会大楼(左)

从维多利亚眺望位于海滨的和平纪念碑(中)、皇后像广场(右)及立法会大楼(左)

皇后像广场及和平纪念碑

皇后像广场及和平纪念碑 / 192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政府于1923年在皇后像广场北面建立了「和平纪念碑」,纪念战争殉难者。

「和平纪念碑」其实是仿照英国著名建筑师鲁欣斯爵士(Sir Edwin Lutyen)的设计。事源于1919年7月,英国首相劳莱.乔治(Lloyd George)为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数以百万计的英国阵亡战士,委派鲁欣斯设计并建立一座和平纪念碑。当时,乔治只给予鲁欣斯十四天限期完成。结果,鲁欣斯以极速绘出设计草图,并于短短六小时内被采纳。其后,鲁欣斯依限期内利用木材和石膏制成了纪念碑。

鲁欣斯创制的纪念碑广为人颂,复制品迅间便流遍英国。截至2002年4月,全英国及前属地共有二百九十一个复本纪念碑矗立着。这些纪念碑具有不同大小及装饰设计,有的碑上有士兵躺于顶部,有的碑上顶着花冠,亦有的旁边配以一把指向地下的剑等等;然而,它们的主要结构均一致。

香港的「和平纪念碑」跟鲁欣斯在伦敦的原作近乎一模一样,后来被用作纪念二次大战殉难者。

从前在「和平纪念碑」前每星期有仪式进行,就是在日出及日落时份更换旗帜。而每年8月最后一个星期一「香港重光纪念日」亦有仪式进行,为纪念香港从日军占据后重获自由。以上仪式于1997年香港回归后已不复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填海工程前,在海旁耸立的和平纪念碑和旧香港会所大厦(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填海工程前,在海旁耸立的和平纪念碑和旧香港会所大厦(右)

皇后像广场及和平纪念碑

1980

摄于1986年的和平纪念碑及作为背景的立法会大楼

摄于1986年的和平纪念碑及作为背景的立法会大楼

位于遮打道两侧的皇后像广场

位于遮打道两侧的皇后像广场

时至今日,皇后像广场的用途更广。星期一至五中环上班一族会到广场午膳,而星期日菲律宾籍家庭佣工则会到此享受假日悠闲,还有人会利用这里的户外空间举行集会、节庆活动、展览和其他不同活动。皇后像广场和毗邻的遮打花园等建筑群,由于邻近立法会大楼及中区政府合署,因此经常成为公众游行集会之地并以此闻名。

自1980年起,中环(尤以皇后像广场为主),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菲籍家庭佣工每逢周日在此聚集共享假期。由于中环​​大部份办公大楼和商铺在周日休息,因此提供了宽阔空间予她们使用。在中环的大街小巷甚至行人天桥上,每星期充斥着菲律宾人在这里野餐、聚会、载歌载舞,甚至有专为她们而设的菲律宾小卖档,好不热闹,蔚为奇观。而遮打道亦因此于周日封闭,禁止车辆驶入。

摄于1986年的和平纪念碑及作为背景的立法会大楼

摄于1986年的和平纪念碑及作为背景的立法会大楼

位于遮打道两侧的皇后像广场

位于遮打道两侧的皇后像广场

皇后像广场及和平纪念碑

皇后像广场及和平纪念碑 / 2011

中区政府合署及立法会将于2011年迁往添马舰,届时皇后像广场及一带的用途将会改变。现时的公众游行集会活动如反高铁游行,将可能无法再在此举行。这里将会变成如何,只好拭目以待。

皇后像广场及和平纪念碑

皇后像广场及和平纪念碑 / 未来发展

「活化再利用」意指透过注入新功能和活动,活化或更新一座建筑物或一个地区。活化再利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行。

现在,让我们尝试为这座历史建筑提议一些活化再利用的方案。以上只是对同学作一点启发,同学能否再提出更好的方案?

皇后像广场及和平纪念碑
皇后像广场及和平纪念碑
皇后像广场及和平纪念碑
皇后像广场及和平纪念碑
皇后像广场及和平纪念碑

皇后像广场及和平纪念碑 / 建筑细节



休憩凉亭上的蝶形混凝土屋顶

广场里的休憩处屋顶经精心设计,能遮荫挡雨之余,亦能提供悠闲舒适的休憩空间。然而,以上设施和广场的园林水景设计并非包含在原有的设计规划里,而是后来加建的设施。当时负责的建筑师为钟华楠先生。

休憩凉亭上的蝶形混凝土屋顶
园林水景设计

皇后像广场的园林水景设计特色为毋须利用风车的情况下,仍能将新鲜空气带入广场内。另一个好处是连绵流动的水泉能令广场的气温冬暖夏凉。

园林水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