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tail of this page
旗杆屋

旗杆屋 / 1844

英國人於1842年向當時清廷政府正式取得香港島後,便開始在此逐步建立殖民地。在芸芸首要任務當中,在港建立其軍事勢力是其一。

當年港島是一片山岳滿佈的地帶。英國政府需要選擇一個策略性地點建立軍事基地,後來發現港島北部半山為建立軍地的理想地點。

縱然現時可能令人難以置信,事實上當年尚未有現代摩天大樓之前,前稱「維多利亞城」的香港島西北岸,曾享有整個維多利亞港之無遮擋景觀。英國軍官可從旗杆屋的位置,監察下面進行的所有活動,包括從東面鯉魚門及西面青洲駛往維港的商船甚至海盜船行蹤,均一清二楚。從同一位置,亦可遠眺附近軍營中的一切活動。

1846年,英國人在此興建「司令總部大樓」,隨後易名為「旗杆屋」,作為駐港三軍總司令之辦事處和官邸(三軍包括陸軍、海軍及空軍)。

當時英軍沒有聘用建築師,而讓駐港英國皇家工兵部隊軍官接手旗杆屋的樓宇設計。他們參考一本「模式手冊」(Pattern Book)的書籍 1 ,內含有關其他建築物的建築設計、設計細節及建築尺寸等一系列資料。

十九世紀時期亦是英國在工業革命上達至頂峰的期間,因此,這幢殖民地首座官方大樓的設計,融入了一些先進的建築元素,如鑄鐵結構柱,反映出英國精通這類建材的運用和相關建築方法,表現英國於工業發展上的實力。鑄鐵比石材重量更輕亦更容易大量生產。

「司令總部大樓」與後來興建的「中區警署建築群」,為當時兩個權力中心,為中環提供防護,使其成為安居樂業之地,有利日後不斷發展興旺。

「司令總部大樓」於1933年易名「旗杆屋」,並保留為三軍總司令官邸直至1978年。其後,三軍總司令搬至近山頂白加道一所為其而建的大宅。旗杆屋曾先後住過五十八名司令軍官。

1 :詳情見龍炳頤,1992,《香港古今建築》,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第62至63頁

1846年的旗杆屋

1846年的旗杆屋

旗杆屋 / 1860

1860年代的旗杆屋,游廊已加建鑄鐵柱作支撐

1860年代的旗杆屋,游廊已加建鑄鐵柱作支撐

聳立在山坡上的舊三軍司令官邸

聳立在山坡上的舊三軍司令官邸

攝於1930年代的旗杆屋

攝於1930年代的旗杆屋

旗杆屋的設計帶有希臘復興式風格,然而,正如許多其他殖民地建築一樣,屋頂以本地中式物料建造,原因是從歐洲運送建材到香港既昂貴又需時致效率低。這些年來,旗杆屋因應香港氣候及大樓的功能,其樓身經過多次改建。

當中最顯著的改建,便是於1860年代加建了遊廊。

遊廊是一道設計精緻的室外開放式長廊,圍繞屋的中心結構而建。由於香港處於亞熱帶氣候,加上當年缺乏現代空氣調節設施,旗杆屋在夏季氣溫迅速上升,在春季又受潮濕之累。因此,遊廊實屬於屋內的功能性建設。一方面,它提供隔熱作用,遮擋陽光,避免大樓直接曝曬。另一方面,它保持室內溫度和暖穩定。縱然遊廊在西方建築上並非常見,它被視為有效降溫通風及遮陽的設備,儼如早期的天然空氣調節系統。

本網站內所介紹的六座建築物中,除旗杆屋外,立法會大樓、甘棠第及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數座大樓,均有加建遊廊。

1860年代的旗杆屋,游廊已加建鑄鐵柱作支撐

1860年代的旗杆屋,游廊已加建鑄鐵柱作支撐

聳立在山坡上的舊三軍司令官邸

聳立在山坡上的舊三軍司令官邸

攝於1930年代的旗杆屋

攝於1930年代的旗杆屋

旗杆屋

旗杆屋 / 1981

1981年,政府將旗杆屋撥歸市政局管理,目的為將大樓改建成一座弘揚中國茶藝文化的文物館。

其後,重修工程隨即進行,目標有三。

第一,確保公眾安全。旗杆屋需要為結構加固,確保日後能安全開放予公眾參觀,而翻新工程亦須符合相關建築物條例。

第二,符合文物館的需要。例如,濕度對於文物館來說事關重大,因會直接影響展品的狀況好壞。故此,旗杆屋的窗戶需多加一層透明塑料,以減低潮濕空氣滲透入屋內的倩况,另外館內需加設空氣調節系統和其他設備,以控制室內濕度和温度。

第三,也許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盡量回復大樓十九世紀中期的本貌,好讓其典型建築特色及室內設計風格,得以長久保存並展示。

例如,工程包括拆掉大堂的主要樓梯,回復位於大樓兩旁的兩道樓梯,並拆掉第一道門廊。

旗杆屋改建成的茶具文物館於1984年正式開幕,並於1989年,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攝於1980年的旗杆屋

攝於1980年的旗杆屋

旗杆屋

旗杆屋 / 1994

茶具文物館的主要入口

茶具文物館的主要入口

二樓走廊

二樓走廊

茶具文物館外貌

茶具文物館外貌

1994年,市政局獲捐贈一批珍貴中國陶瓷器和印章,旗杆屋原有的展覽空間不敷應用。故此,當局於同年為文物館加建新翼成為「羅桂祥茶藝館」,展示該批捐贈文物。茶藝館外觀配合旗杆屋外部的設計風格,而室內則沿用傳統中國式設計。

茶具文物館的主要入口

茶具文物館的主要入口

二樓走廊

二樓走廊

茶具文物館外貌

茶具文物館外貌

旗杆屋

旗杆屋 / 未來發展

「活化再利用」意指透過注入新功能和活動,活化或更新一座建築物或一個地區。活化再利用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行。

現在,讓我們嘗試為這座歷史建築提議一些活化再利用的方案。以上只是對同學作一點啟發,同學能否再提出更好的方案?

旗杆屋
旗杆屋
旗杆屋
旗杆屋
旗杆屋

旗杆屋 / 建築細節



遊廊

設計精巧的戶外開放式長廊,或有蓋柱廊,圍繞屋的中心結構而建。遊廊除了用以遮擋陽光和保持室溫之外,亦可設戶外雅座闢為悠閒休憩處。
旗杆屋的遊廊最初以木材興建,其後於1860年代再加建鐵柱為樓宇結構加固。大樓於1897年前再獲重修,加建鐵造結構及浴室。遊廊在二次大戰前再改建,其後保持至今日面貌。

遊廊
鑄鐵結構柱

鑄鐵是一種常用於支撐建築物結構的建材,尤其於英國工業革命時代最常使用。
雖然鑄鐵較為脆弱,但是它的重量較輕,價錢較低,而且容易大量生產,能大大增加建築和工業製造的效益,因此成為廣泛使用的建材。鑄鐵加上其他建材如磚和磚工物料,可比從前更快捷及更堅固地興建樓宇。
在羅桂祥茶藝館外用以承托桶瓦屋頂的鑄鐵柱和木樑便是一個例子。

鑄鐵結構柱
壁爐
壁爐是西方國家的住所設施(如房屋)內常見的建築特色,以燃燒木炭來溫暖房間或其他室內空間。壁爐連接煙囪,當燃燒木炭而冒煙時,煙會從煙囪朝屋頂散去,不會對屋主或住戶產生影響或危險。旗杆屋內很多房間都設有壁爐。
壁爐
地下酒窖
旗杆屋設有一地下酒窖,即是設於地庫用以存放瓶裝或桶裝餐酒的貯藏室。曾經有傳言指酒窖實暗藏一地下通道,通往港督府和添馬艦基地。然而由於通道已被密封,故此這一直只是謠傳,真相是一個謎。
地下酒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