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tail of this page
皇后像廣場及和平紀念碑

皇后像廣場及和平紀念碑 / 1903

在皇后像廣場內的維多利亞女王雕像

在皇后像廣場內的維多利亞女王雕像

從維多利亞眺望位於海濱的和平紀念碑(中)、皇后像廣場(右)及立法會大樓(左)

從維多利亞眺望位於海濱的和平紀念碑(中)、皇后像廣場(右)及立法會大樓(左)

隨着中環的商業活動愈益繁盛,需要開拓更多新土地以配合發展,故此政府於1890年進行第二期中區填海工程,將港島海岸線由德輔道向海伸延至干諾道,工程於1903年完成。

不少新建築物座落於這片新填海地上,包括現時的立法會大樓(前最高法院大樓)、皇后像廣場、太子大廈、香港文華東方酒店(原址為「皇后行」)、香港會所大廈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行大廈。這些建築物至今仍然位處原址。

至於在中環建立一個矗立紀念人像的廣場--皇后像廣場,是殷商吉席.保羅.遮打爵士(Sir Catchick Paul Chater)為奉獻給大英帝國皇室的構思。

皇后像廣場是位處中環心臟地帶首個亦是唯一一個公民空間。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負責廣場的興建費用,並簽訂999年的官地租契。1901年,政府同意在皇后像的兩旁不興建其他建築物,以保留廣場為永久戶外公共空間。

廣場於早期矗立着不少顯要人像,包括維多利亞女皇(皇后像於1896年建立,以紀念其登基五十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移往維多利亞公園)、亞伯特親王、英皇愛德華七世和英皇佐治五世。至於早期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權威銀行大班、年資最長的總經理昃臣(Sir Thomas Jackson)人像,於1906年建成,現時仍保留在廣場內。這些人像當中,許多於二次大戰時期曾被佔港日軍移走(包括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銅獅在內),以圖運送至日本溶掉。大部份人像於戰後獲歸還。

皇后像廣場可以說是香港最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間。站在廣場中央環伺四周,可以盡覽香港著名地標,甚至一瞥香港歷史。這些包括曾在香港財經史上叱吒一時,至今依然主導市場的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例如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中國銀行與渣打銀行);立法會大樓;香港古今最高摩天建築(例如怡和大廈、中銀大廈、國際金融中心及環球貿易廣場);三條不同的香港海岸線(即德輔道、干諾道及新海濱地段);呈現香港殖民地歷史的建築(例如太子大廈、香港文華東方酒店及和平紀念碑);以及香港首個文化藝術中樞--香港大會堂。

廣場的常客亦涵蓋中外人士,使其成為香港獨有特色。如此看來,皇后像廣場的地位無其他香港地方可比擬,至今仍是香港最受歡迎的公共空間之一。

在皇后像廣場內的維多利亞女王雕像

在皇后像廣場內的維多利亞女王雕像

從維多利亞眺望位於海濱的和平紀念碑(中)、皇后像廣場(右)及立法會大樓(左)

從維多利亞眺望位於海濱的和平紀念碑(中)、皇后像廣場(右)及立法會大樓(左)

皇后像廣場及和平紀念碑

皇后像廣場及和平紀念碑 / 1923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政府於1923年在皇后像廣場北面建立了「和平紀念碑」,紀念戰爭殉難者。

「和平紀念碑」其實是仿照英國著名建築師魯欣斯爵士(Sir Edwin Lutyen)的設計。事源於1919年7月,英國首相勞萊.喬治(Lloyd George)為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數以百萬計的英國陣亡戰士,委派魯欣斯設計並建立一座和平紀念碑。當時,喬治只給予魯欣斯十四天限期完成。結果,魯欣斯以極速繪出設計草圖,並於短短六小時內被採納。其後,魯欣斯依限期內利用木材和石膏製成了紀念碑。

魯欣斯創製的紀念碑廣為人頌,複製品迅間便流遍英國。截至2002年4月,全英國及前屬地共有二百九十一個複本紀念碑矗立着。這些紀念碑具有不同大小及裝飾設計,有的碑上有士兵躺於頂部,有的碑上頂着花冠,亦有的旁邊配以一把指向地下的劍等等;然而,它們的主要結構均一致。

香港的「和平紀念碑」跟魯欣斯在倫敦的原作近乎一模一樣,後來被用作紀念二次大戰殉難者。

從前在「和平紀念碑」前每星期有儀式進行,就是在日出及日落時份更換旗幟。而每年8月最後一個星期一「香港重光紀念日」亦有儀式進行,為紀念香港從日軍佔據後重獲自由。以上儀式於1997年香港回歸後已不復再。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填海工程前,在海旁聳立的和平紀念碑和舊香港會所大廈(右)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填海工程前,在海旁聳立的和平紀念碑和舊香港會所大廈(右)

皇后像廣場及和平紀念碑

1980

攝於1986年的和平紀念碑及作為背景的立法會大樓

攝於1986年的和平紀念碑及作為背景的立法會大樓

位於遮打道兩側的皇后像廣場

位於遮打道兩側的皇后像廣場

時至今日,皇后像廣場的用途更廣。星期一至五中環上班一族會到廣場午膳,而星期日菲律賓籍家庭傭工則會到此享受假日悠閒,還有人會利用這裏的戶外空間舉行集會、節慶活動、展覽和其他不同活動。皇后像廣場和毗鄰的遮打花園等建築群,由於鄰近立法會大樓及中區政府合署,因此經常成為公眾遊行集會之地並以此聞名。

自1980年起,中環(尤以皇后像廣場為主),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菲籍家庭傭工每逢周日在此聚集共享假期。由於中環大部份辦公大樓和商舖在周日休息,因此提供了寬闊空間予她們使用。在中環的大街小巷甚至行人天橋上,每星期充斥着菲律賓人在這裏野餐、聚會、載歌載舞,甚至有專為她們而設的菲律賓小賣檔,好不熱鬧,蔚為奇觀。而遮打道亦因此於周日封閉,禁止車輛駛入。

攝於1986年的和平紀念碑及作為背景的立法會大樓

攝於1986年的和平紀念碑及作為背景的立法會大樓

位於遮打道兩側的皇后像廣場

位於遮打道兩側的皇后像廣場

皇后像廣場及和平紀念碑

皇后像廣場及和平紀念碑 / 2011

中區政府合署及立法會將於2011年遷往添馬艦,屆時皇后像廣場及一帶的用途將會改變。現時的公眾遊行集會活動如反高鐵遊行,將可能無法再在此舉行。這裏將會變成如何,只好拭目以待。

皇后像廣場及和平紀念碑

皇后像廣場及和平紀念碑 / 未來發展

「活化再利用」意指透過注入新功能和活動,活化或更新一座建築物或一個地區。活化再利用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行。

現在,讓我們嘗試為這座歷史建築提議一些活化再利用的方案。以上只是對同學作一點啟發,同學能否再提出更好的方案?

皇后像廣場及和平紀念碑
皇后像廣場及和平紀念碑
皇后像廣場及和平紀念碑
皇后像廣場及和平紀念碑
皇后像廣場及和平紀念碑

皇后像廣場及和平紀念碑 / 建築細節



休憩涼亭上的蝶形混凝土屋頂

廣場裏的休憩處屋頂經精心設計,能遮蔭擋雨之餘,亦能提供悠閒舒適的休憩空間。然而,以上設施和廣場的園林水景設計並非包含在原有的設計規劃裏,而是後來加建的設施。當時負責的建築師為鍾華楠先生。

休憩涼亭上的蝶形混凝土屋頂
園林水景設計

皇后像廣場的園林水景設計特色為毋須利用風車的情況下,仍能將新鮮空氣帶入廣場內。另一個好處是連綿流動的水泉能令廣場的氣溫冬暖夏涼。

園林水景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