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tail of this page

和合石火葬場重置工程

描述

富象徵意義及饒有寓意的現代建築
着重顧及離世者家屬的傷痛
香港現有的火葬場大部分既沒有鮮明的建築特色,亦欠寓意,未必能全面顧及使用者的需要。過往,火化過程的效率是設計的首要考慮因素,但自鑽石山火葬場起,火葬場設計的優先考慮因素已從功能為先,轉為以人為本,優先顧及離世者家屬的感受,而不只首眼於功能效率。

考慮到離世者家屬在整個葬禮過程中的種種情緒及需要,項目在葬禮不同階段加入多項建築元素,讓家屬得到撫慰和紓解。


全心悼念 護送靈柩

離世者家屬從殯儀館來到火葬場,沉痛悲傷,他們想有私人空間,希望沿途護送先人靈柩,以平靜的心情參與儀式。

火葬場各禮堂均設有獨立入口及停車處,供旅遊巴士和靈車停泊,減低家屬遇見其他離世者家屬的機會,讓家屬可全程陪伴離世者,一同進入禮堂。


洗滌心靈

火葬場入口處設有倒影池,讓弔唁者洗滌心靈,準備參與儀式。入口車路兩旁,高杉成蔭,清幽寧謐,讓離世者家屬在步入禮堂前,稍稍平復心情。


告別亡者

孝子按下按鈕後,靈柩徐徐降下送進火化爐是葬禮的重要時刻。儀式要在平靜肅穆的氣氛下完成,以示對離世者的尊重。

靈柩臺正上方的天窗讓日光照在靈柩上。儀式結束後,靈柩不會按以往方式穿過掛簾送到靈柩臺後方的爐房,而是徐徐降到地下,猶如傳統的土葬儀式,把靈柩埋藏地下一樣。

新的設計以狹長的綠竹庭院襯托禮堂後方,代替單調的背景牆或將靈柩送進火化爐前穿過的掛簾,為禮堂增添大自然氣息,並引入竹子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徵意義——常青、正直和脫俗超羣。


依戀與離別

與鑽石山火葬場一樣,和合石火葬場設計上迴避中國殯儀文化中「走回頭路」的忌諱。離世者家屬離開禮堂後,可直接步入中央園景區,避免遇上下一組離世者家屬。此外,各禮堂均設有獨立洗手間和化寶爐,讓家屬靜心完成焚燒冥鏹儀式,然後脫下孝服再離開禮堂。其他親友可以在中央園景區稍作休息,等候離世者家屬再行離去。


重生

「生命之泉」設於中央園景區,與鑽石山火葬場不同的是,這裏沒有種植蓮花,而是設有一個蓮葉狀的水泉,以蓮花為主題,取其「出淤泥而不染」之意。水泉水波微動,氣泡由池底冒起,緩緩上升,象徵希望和重生,為家屬帶來一些安慰,寄語他們盡快忘記悲傷,重新出發。


回歸現實

與鑽石山火葬場的設計概念不同,和合石火葬場較着重顧及離世者家屬完成儀式後的感受。

火化爐房的屋頂闢設為寬廣的草坪區,設有流水園景,離世者家屬參加儀式後,可靜心沉思,稍紓鬱結。草坪區景觀開揚,家屬置身其中,耳聽流水潺潺,遠眺山巒疊翠,有助他們走出哀傷陰霾,回歸現實生活。


無常、幸福與艱苦

與鑽石山火葬場將軸線建築設計融入自然環境,給人莊重嚴肅的感覺不同,和合石火葬場以另一種方式營造祭祀儀式的氛圍。建築形式和細節充滿活力、自由和自然氣息。設計運用了斜面、大型懸桁、竹型窗戶、不經意的點綴、未經修飾的石板飾面、木紋清水混凝土及風化木紋飾面,彰顯自然的力量,以及人生的無常、幸福、軟弱和艱苦。

獎項

ArchSD Annual Award 2012
Merit and Special Architectural Award (Landscape Design)
HKIA Annual Awards 2013
Merit Award of Hong Kong - Community Building
HKIA Annual Awards 2012
Shortlisted
Civil Service Outstanding Service Award Scheme 2013
Partnership Award - Gold Prize
Good Design Awards 2014
Best 100 Design

項目資料

位置
粉嶺橋頭路
類別
食物,健康與環境衛生
完工年份
2012
客戶
食物環境衞生署
場地面積
10,025 m2
建築面積
10,025 m2

項目負責人

項目經理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建築署
建築師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建築署
園境設計師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建築署
屋宇裝備工程師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建築署
工料測量師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建築署
結構工程師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建築署
總承建商 :
宏宗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