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A A A 字體大小

詞彙

 

 
建築環境評估法(BEAM) 引述自香港環保建築協會:「一套用以比較及改善建築物在規劃、設計、施工、竣工、運作及管理方面的準則。」綠建環評(BEAM Plus)是一項由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認可的全方位環境評估計劃。綠建環評1.2版(新建築物及現有建築物)於2012年出版,加強早期「順應自然建築設計」的版本,作為另一種評估方法。於2015年,綠建環評既有建築2.0版正式推出,此更新版本涵蓋更多現有樓宇,讓它們加入綠建行列。
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BEC) 「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是一套涵蓋五個範疇的安裝方法指引,包括照明、空調、電力、升降機及自動電梯。它規定了這些裝置的最低能源表現標準 (MEPS)。
可建性評估系統(BES) 可建性評估系統是一套評估及記分方法, 以優化項目設計及促進資產維修保養;推動機械化預製技術;提升建造生產力及項目成本管理,以提高公共建築物項目的成本效益。
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 建築信息模擬技術是一個在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及運作階段中產生及管理建築物數據的程序。此技術應用多維度建築信息模擬軟件去演示建築物的立體模型及各項數據,並利用數碼協作平台以及統一的數據結構提升團隊協作及生產力。
碳審計 一套有系統及科學化的方法以計算建築物於運作時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碳足印 碳足印是計算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通過燃燒化石燃料製造的電力、熱、交通等而產生的溫室氣體。單位通常為公噸(或公斤)的二氧化碳當量。
企業智慧(CO-i) 建築署旨在發展企業智慧,於工作流程中加入智慧元素及應用創新科技,從而提升部門的運作效率。企業智慧的發展核心為建立大數據庫,連結各種應用系統促進「建築智慧」,包括工程項目綜合管理平台、結合建築信息模擬技術 (BIM)的先進物業資訊系統、流動通訊平台加強工地監管督及將工作流程數碼化等。
綠在區區 「綠在區區」是由非牟利團體營運,協助社區收集各類經濟價值低的可回收物料,如電器、慳電膽、光管、玻璃樽和充電池等。旨在提倡社區層面的綠色生活,可回收物料將送往合資格的回收商處理,把廢物轉化為資源。
公德地盤獎 這是一個在公共工程項目及非公共工程項目的工地推廣注重公德的態度,以及安全、健康及環保的良好作業方式之獎項。
指定工程項目 指定工程項目是指可能引起不良環境影響的工程項目或擬議工程項目。此等工程項目屬於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管制範圍,列入附表2或附表3內。(詳情可瀏覽環境影響評估條例指南網)。
地下風管 地下風管是順應自然建築的設計,採用源自地底的能量來加熱或冷卻通風的空氣。地下風管是設置於地底的標準混凝土管道,在空氣進入建築物之前,把空氣的溫度預先調節,從而減少加熱或冷卻建築物時的耗能。
能源審核 能源審核是指對耗能設備和系統進行檢查,以確保高效率地利用能源。能源審核是一項有效的能源管理工具。透過鑒定和實施可達到能源效益和節約能源的方法,不但可成功節約能源,更可延長設備和系統的使用壽命。而這一切最終就是節省費用。
環境影響評估(EIA) 在一個工程項目的早期規劃階段評估該項目可能引起良好或不良環境影響(定性或定量)的程序,同時識別其他可行性建議或緩解措施。
環境影響評估條例(EIAO) 透過環境影響評估程序及環境許可證的機制,就評估某些工程項目及擬議工程項目就保護環境及其附帶事宜對環境的影響訂定條文。
外聯網 建築署外聯網是保密的私人網站,只開放給指定人士,讓建築署員工與顧問及承建商等外界使用者能促進溝通和交流資訊,以及精簡本署所負責工程項目的合約管理工作。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 一個由多個持份者組成的非牟利組織,旨在制定一份在全球廣泛採用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框架。這框架制定了報告原則和指標,以衡量並滙報機構在經濟、社會和環境績效的表現。全球有超過5,000多家具國際性領導地位的大品牌公司聲稱構採用這指標進行滙報工作。2016年10月,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推出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GRI標準)。
環保建築大獎(GBA) 環保建築大獎是每兩年一度由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和環保建築專業議會聯合舉辦的行業大獎,旨在表揚可持續和環保特色完善及貢獻重大的建築工程項目,並鼓勵業界帶領主流市場在可持續和環保規劃、設計、建造、管理、營運、保養、翻新及樓宇拆卸等各方面,廣泛採用的作業方式。
環保承建商獎勵計劃 建築署透過每年的環保承建商獎勵計劃,向在建築工地施工的傑出承建商頒發獎項,嘉許他們的環保和社會意識,並推行有效的環保措施。
溫室氣體 溫室氣體是指那些於大氣中能夠吸收及保存熱能的氣體。這些氣體有自然存在的(如二氧化碳、甲烷、臭氧及水蒸氣)或由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如氫氟碳化物)。
洗盥污水 洗盥污水是來自家居活動如洗手及洗衣物時所產生的廢水,它適合重用於園林灌溉,甚至沖廁。
香港建築物能源效益計劃 自1998年10月,機電工程署推出這項計劃以推廣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的應用。它提供一個官方平台予有興趣的單位為其符合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的建築物進行登記。
重要樹木 重要樹木列於古樹名木冊中的樹木,符合下列一個或以上準則:
1. 樹齡達一百年的古樹;
2. 具有文化意義、歷史意義或紀念意義的樹木,例如風水樹、標誌著寺院或文物古蹟的樹木、爲紀念重要人物或事件而種植的樹木等;
3. 珍貴或稀有樹木品種;
4. 形態出眾的樹木(考慮到樹的整體大小、形狀和特徵),例如:氣根像簾幕的樹木、生長於特別生態環境的樹木;或樹幹直徑等於或超過1.0米(在地面水平1.3 米以上進行測量),或高度/樹冠範圍等於或超過 25米。
ISO 50001能源管理體系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於2011年6月15日發布ISO 50001標準,詳述建立能源管理體系的要求。採用ISO 50001能源管理體系使企業能有系統地改善能源表現,通常包括能源使用、能源效益和能源消耗。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發表的其他管理體系標準相若(如ISO 9001及ISO 14001標準),ISO 50001建基於「規劃-實行-檢查-行動」的方式,協助企業持續改善能源表現。
知識管理(KM)網站 建築署推出知識管理(KM)網站,管理由產生、獲取至彙整實踐知識的整個知識生命周期,推動發表分享、監察和更新。知識管理程序採用三層架構,即建築署精華庫、處/分處錦囊庫及經驗庫。
能源和環境設計領先認證(LEED) 由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USGBC)編制的能源和環境設計領先認證(LEED)環保建築評估體系,是一套可用於可持續發展建築的準則。
微氣候研究 作為一個地點的環保表現因素,微氣候研究提供該地點的環境特徵,旨在建立一個更舒適的可持續發展環境。
「組裝合成」建築法(MiC) 根據屋宇署的作業備考,「 組裝合成」建築法是指將預製組件廠房生產的獨立組裝合成組件(已完成飾面、裝置及配件的組裝工序)運送至工地,再裝嵌成為建築物。
總熱傳送值(OTTV) 量度透過建築物外牆轉移的能量,跟能源消耗有直接關係。
初步環境審查(PER) 一項透過檢查與項目相關的潛在環境影響,並建議相應緩解措施,從而確定項目當前環境狀況的研究。

所有政府工程項目都須在項目的早期階段(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初步環境審查。
認可人士、註冊結構工程師及註冊岩土工程師作業備考(PNAP) 前稱《認可人士及註冊結構工程師作業備考》(PNAP)。自1974年開始建築事務監督不時發出的作業備考。向認可人士、註冊結構工程師及註冊岩土工程師公布如何應用和執行《建築物條例》及其附屬規例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施行《建築物條例》的行政和建議事宜。
工商業廢物源頭分類計劃 環保署於二零零七年推出此計劃,旨在鼓勵物業管理公司發揮帶頭作用,在不同類型的工商業樓宇內建立及推行合適的廢物回收機制,讓業戶/租戶可於工作場所內輕鬆地參與廢物分類回收。
樓宇用後評估(POE) 樓宇用後評估是一套管理工具,特定在用戶入伙後,評估樓宇建築及屋宇裝備設施的表現及效能。樓宇用後評估亦有助用戶在設施的功能和各系統在能源消耗方面得到較深入的了解。
古樹名木冊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漁農自然護理署和房屋署在樓宇密集區域的未批租政府土地,或鄉村地區的旅遊勝地,選定了五百多棵樹木編入古樹名木冊,以提供優先保護。
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是一個採用新科技和新發展的城市,以提升其系統、運營和服務優化。智能城市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應用資訊和信息來連繫和綜合城市內的系統和服務。智能城市的目標是通過資源和服務優化的高效運用,改善城市管理和提高市民的生活質素,同時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持份者 持份者 指直接或間接地受一個組織所實施的行動和政策影響的個人、團體或機構。
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這一代需求的同時又為後代保存環境及自然資源的發展方向。
測試及運作(T&C) 測試及運作普遍指個別測試設備和系統,以確保它們的安全性及符合設計要求。
資源分配工作(RAE) 它是一種以經濟方式安排活動和分配現有資源的方法,避免超過預定的可用資源及/或項目時間。每個政府部門需在10月預留一筆經常性/資本支出,以納入來年預算。
暢道通行 暢道通行這概念是在設計任何建築產品、人工環境及通訊都可讓我們社區中不同類別的人士,不分種族、年齡和能力都能夠共同享用。
U值 熱能穿透某一種物質的速率。計算方法為在一鈔鐘內穿過該種物質一平方米每一度溫差所流失的熱量。
珍貴樹木 所指的是登記在古樹名木冊中的「珍貴樹木」,區分於以下類別:大樹;珍貴或稀有樹木品種;古樹(例如樹齡超過一百年);具有文化、歷史或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以及樹形出眾的樹木。
垂直綠化 垂直綠化是將植物覆蓋在牆上或垂直結構上,增加建築物的隔熱力,以調節溫度和相對濕度。它還有助於過濾塵埃、減少噪音污染及提高建築物及其周圍的生物多樣性。
頁首